您所在的位置:晋安新闻网 >> 新闻发布 >> 正文

菜农夫妇从头再来 找好新家还办了人生首张银行卡

2014-12-15 11:08:27   来源:东南快报    【字号

  20多万元现金积蓄不幸被烧毁后,现在,一切正渐渐步入正轨。

  11月6日,曹依伯领到了人生第一张银行卡。急需的住处也因为热心邻居的帮忙,有了着落。再过几天,他们就能收拾好行李搬进“新家”。

  在晋安区新店镇健康村被烧毁的木屋处,处理黑乎乎的炭灰时,曹依伯小心翼翼地挥动着铁锹,似乎没有疲惫感。他说:“不久后,大家就又能吃到我们种的蔬菜了。”

  林依姆变坚强了,曹依伯正清理烧毁的房子

  6日上午,东南快报记者来到晋安区新店镇健康村的寺庙里。曹依伯和林依姆夫妇俩一见到我们,就紧紧握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两人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看管寺庙的蓝凤英说,这几天庙里来了许多好心人,“就在你们来之前几分钟,4名幼儿园老师还来看他们,送了一些衣服,一个电饭煲,还拿了1500元钱给他们。”

  这几天,蓝凤英也一直呆在夫妇俩身边,每天给他们做一些饭吃,看着两人的情况开始好转,她心里也特别开心。

  “这几天他们真的开始变好了,林阿姨坚强了很多!”蓝凤英说。

  这两天,曹依伯都在烧毁的房子那里,把烧毁的东西整理好,一点点把炭灰挑到菜地里。心疼老伴腰不好,他就让她在庙里休息着。“这些灰可以当肥料,我可以给菜施肥。”曹依伯告诉我们,因为手上的伤还没全好,他只能先做一点简单的事情,以免伤口感染。

  “我先把这些都清理好,菜地先浇浇水施施肥,等我身体好了,就重新开始摘菜卖菜,自己挣钱过日子了!”曹依伯说,有这么多人帮忙,一定要好好重新开始。

  领到了人生第一张银行卡,曹依伯既兴奋又“迷茫”

  在东南快报记者和热心村民的陪同下,曹依伯带着刚补办下来的临时身份证,来到了附近的银行办卡。一进银行,曹依伯显得很拘谨,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我们帮他填写完基本资料,他签上了自己的姓名。没多久,一张以“曹发丁”为名字的银行卡就办好了。

  “这么快就办好了么?”几经辗转,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银行卡,曹依伯有些兴奋。面对取款机时,曹依伯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只是盯着取款机的屏幕发愣。“这真的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开卡,我都不知道怎么用。”记者在一旁一步一步教曹依伯如何使用取款机,他仍然显得有些迷茫。“下次我来,就让别人陪着我一起,或者让这里的人帮帮我,没事的,你们放心。”曹依伯说。

  自从经历了火灾,眼看着20多万元的现金在大火中被烧毁后,办张银行卡也是曹依伯身边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不少热心的读者都想通过银行账户给他们汇去善款,也一直苦于没有银行账号,没法汇钱。

 

  5日,夫妇俩早早就回了一趟老家,办临时身份证。当天下午回到家,申请补办的临时身份证送来了,他们匆匆赶到离村子最近的银行,却因为太迟了,没办成。于是,就拖到了昨天。

  同样是外来打工的邻居,免费为他们腾出一间房

  卡办好了,夫妇俩急需的住处,也顺利找到了。

  “邻居们都听说他们要找房子,所以大家都在帮忙看,正好有一位邻居想帮忙。”村民庄国海说。

  跟着曹依伯和林依姆夫妇俩,我们来到了寺庙隔壁的一栋三层小平房,三楼的一间屋子就是他们接下来的“新家”,大概有20多平方米,因为还没整理,里面还摆放着椅子木头等杂物。

  “这是好心的邻居给我们住的,还不收我们房租。”曹依伯告诉我们。曹依伯口中的好心邻居,是一对名叫林依安和陈嫩仙的夫妇,连江人,来福州打工20多年了,一直租住在健康村里。

  “我是泥水工,老婆跟着我做小工,没什么钱,所以一直都租住在这里,一个月500元。”林依安告诉我们,这间屋子原本是儿子住的,不过现在儿子去当兵了,很少回来,屋子就闲置了,里面放一些杂物。曹依伯和林依姆夫妇俩的事情他都知道,火灾当天他也在场,虽然平常两家交流不多,可是在他印象里,夫妇俩一直都是老实厚道热心的形象。

  “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听他们说夫妇俩在找住处,我就想这地方也合适,离菜地近,暂时过渡一下还是可以的。”林依安憨笑着说,大家都是从外地来的,又是邻居,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帮点忙,不算什么。

  看了住处后,夫妇俩很满意。曹依伯说,本想给点租金给林依安他们,可是他们不肯收。

  “这两天我们就会去打扫一下屋子,把大家送来的衣服被子都搬进去。”曹依伯说。

  老人的儿子向大伙道谢,“也不希望父母种菜但拗不过他们”

  “你们这些天做的事,我都听爸妈说了,真的很感谢大家,这么帮助我父母。”曹依伯的大儿子曹星惠一直道谢。

  想起那天凌晨母亲在电话里号啕大哭的声音,他就难受。曹星惠说,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回去了,先把父母安顿好,陪他们回老家补办了证件,本想继续照顾他们,却被父母“赶”了回来。

  “他们一直催我回来,说他们没事,邻居都在帮忙照顾,让我回来做事情。”说到这,曹星惠也很无奈,他知道父母是替他担心,不想拖累他。

  曹星惠告诉我们,他们兄弟俩都不希望父母种菜,年纪大了,还这么辛苦,他们看着也难受,可是年年劝父母不要做了,回老家或者到他们身边,父母还是不愿意。一直说他们还能做事,自己赚钱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不想拖累我们,才一直不肯休息。”小儿子曹晓星说,他在超市当搬运工,2000多元钱的工资要养一家四口,大哥在莆田当水泥工,也要养一家人,父母总是说他们赚钱不多,自己可以挣钱,不需要他们给钱。

  “说实话,我们虽然赚钱不多,养父母还是可以的,就算累一点,一家人能在一起,也会很开心。”曹星惠说,拗不过他们,他们不肯来,还是想自己挣钱。

  

相关新闻
新闻发布 更多

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治联络站在晋安成立

近日,晋安区法院联合区教育局、区妇联在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