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晋安新闻网 >> 要闻快递 >> 正文

老城旧改有“三新”

——聚焦福州旧屋区改造系列报道之三

2018-05-17 09:31:0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1526520606280424.jpg

  台江区红星排尾片区旧改,涉迁居民了解搬迁事宜。

  这里的旧改,不再是只拆除破旧房屋,还综合了城市内在发展新需求;

  这里的旧改,不再是小地块点状开发,而是成片推进发挥出规模效应;

  这里的旧改,不再是单纯的老城更新,更追求留得住记忆守得了乡愁。

  我市城区3年旧改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各级各部门通过融入新理念、采取新模式、坚持新原则,强力推进旧改工作,实现民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让有福之州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

  新理念:城市双修 环境升级

  将“城市双修”理念融入旧改,是我市此次旧改的一大创新。“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是让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修复、弥补和完善。

  “作为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我市旧改也体现‘城市双修’理念。”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造结合内河整治、治堵等民生工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居住环境的地段和进出城主要通道等重要节点优先改造,不留死角,努力实现旧改单元和片区整体“升级”。

  位于鼓楼区鼓东街道的红墙新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这片旧屋地势低、排水不畅,遇到台风暴雨天气,屏东河水位一上涨,河水就倒灌形成内涝,居民苦不堪言。结合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红墙新村列入旧改项目。“旧屋换新房,这样的大好事我们遇上了,大家都高兴地奔走相告。”红墙新村居民、72岁的退休教师李珊璋说,旧改启动后,她在宣传期第一天就签了约。目前旧屋已全部拆平,屏东河内河整治和串珠公园建设也在顺利进行中。

  无独有偶,在台江区内最“难啃”的一条黑臭水体——打铁港河整治过程中,原本只对河岸6米线区域内的老旧房屋进行征迁,以配合水系治理项目施工。“但第一批拆完后,我们发现周围的房屋都很破旧,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环境卫生也不好,就索性结合水系治理一起改造,开启了第二次旧屋征迁。”台江区房管局工作人员说。

  马尾区则将福马路(马尾段)提升改造工程与沿线旧屋(朏头、上下德片)改造项目相结合,不仅将使沿线居民摆脱原来狭窄阴暗的居住环境,搬进带电梯的新房,还将把该路段并入市政道路,沿途增设人行天桥、人行通道,实现人车分流,进一步消除交通隐患。

  新模式:全市统筹 成片推进

  省拖片区及周边地块旧屋区项目,占地2026亩,旧屋面积124万平方米,涉迁户数4124户;前屿、后屿片区旧屋区改造项目,占地1261.3亩,旧屋面积133万平方米,涉迁户数4859户。这是晋安区今年启动的旧屋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两个。在我市此次旧改中,不乏这样的“大块头”项目。

  “以往旧改,大多采用小地块、不成片、见缝插针的点状开发,受用地规模限制,改造后社会事业、城市综合体等公建设施及道路、园林、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市政设施难以配套完善。”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此次旧改创新采用成片改造模式,全市统筹、市县联动,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通过规模效应,让片区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一次性改造到位,规划一片、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正在加快推进的台江区红星排尾片区,就是按照成片开发的旧改思路,把配套设施用地专门留出,优先补足设施短板,完善各类民生配套。在优化用地布局方面,经多次论证,正在片区内实施的晋安河直排闽江通道工程由明河改为暗涵,在充分保证晋安河涝水快速入江的同时,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此外,结合规划的轨道交通站点,把安置房往片区西侧布局,东侧结合地铁站点,原则上作为片区开发的经济平衡用地,充分挖掘土地价值潜力。

  “结合各区摸底和平衡测算,市规划部门对旧改地块逐块研究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合理论证,优化规划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红星排尾片区的“大动作”,在三叉街、浦下、洋下、省拖拉机厂等多个启动实施的旧改片区,规划、国土部门都会根据当地需求,优先保障落实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划出3成至4成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

  新原则:注重文保 留住乡愁

  留得住记忆、守得了乡愁,旧城更新与文化保护并重,是我市此次旧改始终坚持的原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旧改中古建筑及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机制,提出严格修复要求,并按“显山露水”的新原则在规划中予以明确,使修缮后的古建筑更直观呈现,促进文化的延续传承。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中,因项目内历史建筑较多,仓山区提前对历史建筑进行摸底,采用拍照和摄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在全市率先推出“挂牌”保护举措,避免历史建筑在房屋征迁过程中被损坏。“牌子上设计了专门的logo,上面写有保留建筑字样,挂在每座历史建筑的醒目位置。”仓山区烟台山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第一批需要修复的老建筑有43栋,目前已完成28栋。其中,爱国路2号(原美国领事馆)经过修缮已对外开放,成为福州首座“光影沉浸式”博物馆,展出孙中山、林森、林徽因等与烟台山颇有渊源的名人故事。转进旁边的亭下路,一整排老洋房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别有味道。

  “结合旧改,区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冶山公园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寿堂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欧冶池遗址都受益了。”鼓楼区博物馆副馆长陈莹介绍,仁寿堂是萨镇冰晚年住所,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去年结合旧改,有关部门投入近百万元对其进行抢救性修缮,去年底基本完工,将来进行布展后可对游人开放。今年,结合欧冶池至城隍庙周边旧屋区改造项目,鼓楼区将对欧冶池水进行清淤整治,并重新埋设截污管,有望让欧冶池水质变清澈,让冶山公园以清新面貌示人。

  为让改造后的家园景观更优、景色更美,市规划部门还制定完善了《福州市建筑景观导则》及建筑监管的有关规定。目前这一导则已成为我市旧改的又一指导性原则,助力旧改区域城市设计全面优化,彰显片区风貌特色,保证旧屋区改造建设品质。

相关新闻
新闻发布 更多

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治联络站在晋安成立

近日,晋安区法院联合区教育局、区妇联在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