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餐到4个社区助餐点,晚餐、宵夜对外经营
茶园养老助餐食堂 尝试以商养公益
2019-11-13 10:35:24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何佳媛 【字号 大 中 小】
中午开饭时间,老人们在茶园街道养老助餐中心食堂领取午餐。
□“全市首个养老助餐食堂‘满月’了”追踪
全面深化改革
食堂配有人脸识别系统,老人无需携带饭卡,刷脸就能完成支付取餐。
8月初,本报报道了全市首个养老助餐食堂“满月”的消息。记者近日再访食堂,发现它已经从南铁福州招待所二楼搬到了交通更加便利的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边上。
茶园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小潘告诉记者,食堂搬家是为了服务升级转型。食堂每日配餐到4个社区助餐点,实现了街道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食堂还增加对外经营,探索以商养公益,让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养老助餐
独居老人的刚需
晋安区茶园街道养老助餐中心食堂新址位于沁园支路晋三小旁,面积700平方米,分成上下两层。这里交通更便利,老人们过来很方便。
中午11点,食堂里坐满了老人,他们在聊天中等待食堂开饭。
部分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80多份午餐,送往环南、环北、东浦、电建等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里有养老助餐点,周边老人就近用餐。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工作人员会把午餐直接送到老人家里。
小潘告诉记者,茶园街道超过60岁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接近25%,70岁以上则超过18%。超过70岁的老人中,独居的约200人,尤其以铁路片区居多。
7月1日,茶园街道养老助餐食堂正式运营,首创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管模式,很快成为社区老人的乐园。食堂“满月”时,有45名老人登记用餐。现在,登记用餐的老人已经超过150人。其中大部分是在社区养老助餐点用餐,在中心食堂固定用餐的有30多人。
食堂的助餐目前只服务于茶园街道7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市场价每餐12元的标准,提供两荤两素一汤一饭的午餐。特困供养老年人免费,低保老年人6元/人/餐、普通老年人8元/人/餐。餐费不足的部分,由晋安区、茶园街道和食堂运营方济慈(福州)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补贴。餐食配送到助餐点不收配送费,仅在送餐入户时收取每趟6元的配送费。
小潘说:“养老助餐是独居老人的刚需。”
暑假期间,池依伯的老伴去儿子家照顾孙女,剩他一个人在家,独自吃饭让他犯了难。池依伯说:“你别看这一餐饭,一个人在家要买菜、要洗、要煮,如果一个人烧4个菜就吃不完,如果一个菜一个汤又吃不好。食堂提供丰富的餐食,解决了独居老人的用餐问题。”
90多岁的吴依伯,老伴已经去世,过着独居生活。自从有了养老助餐食堂,早早地散步到食堂,和老朋友们聊天吃饭,成了他每日必做之事。
探索转型
让食堂可持续发展
食堂持续运营是老人们的心愿。前不久,正是猪肉价格的高峰期,食堂给老人们做了一次红烧猪脚,好几个老人紧张起来:“最近猪肉价格这么高,还给我们吃猪脚,是不是食堂不准备继续办了?”工作人员只好解释并安慰老人们说,即使猪肉涨价了,也要尽力让大家吃得好一些,营养均衡。
“食堂证照齐全,设施也完善,卫生条件有保障。一楼有300多平方米,完全够用于老人就餐,二楼有包厢、棋牌室,可以对外经营。”小潘说,在不影响养老助餐的前提下,茶园街道鼓励食堂多种经营,自我造血,来补贴养老助餐的支出。
目前,食堂已尝试晚餐、宵夜对外经营。一桌菜金大约500元,可供10人就餐。和普通饭店不同的是,食堂没有备菜,需要提前半天预约。
下一步,食堂打算推出早餐,让场地不闲置。如果能够通过对外经营,让食堂维持运转,食堂还计划推出养老助餐的老人晚餐。
老人吃饭难题考验精细化治理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副教授郭玉辉告诉记者,“买菜难,做饭难”已成为不少孤寡、独居老年人头痛的事。福州多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都在探索解决老人的吃饭难题,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全市性的标准模式。
郭玉辉曾参与过福州某个老年人居家养老项目,其中就有提供送餐入户的服务。老人有不同的用餐需求,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送餐入户并喂饭,住在较高楼层但无电梯的老人,即使有行动能力,也需要送餐。针对不同老人,提供精细化服务,考验的是社区的精细化治理。
郭玉辉说,解决老人的吃饭难题需要很大的投入,从餐费到配送费,各项成本支出都离不开政府的补贴,有些项目因此无法继续下去。目前,鼓楼区采取的办法,是在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套助餐服务,通过统一运作来降低成本。晋安区茶园街道养老助餐食堂是另一种方式的探索。
食堂工作人员将打包好的午餐送往社区助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