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为骨 以文为魂 ——看鼓山梅里如何古调今弹
2024-04-25 09:02:28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朱榕 【字号 大 中 小】
鼓山梅里,以梅闻世,是市区最大赏梅地。刚刚过去的鼓山梅花节上,十里梅景灼灼生辉,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参观,成为文旅吸睛点。
2022年首届鼓山梅花文化节举办以来,这里的梅景曾三上央视。福州赏梅点众多,为何此处风景独好?以梅为媒,古韵今弹,鼓山梅里走出不一样的“花路”。
恢复赏梅传统
相怀梅园坐落在鼓山涌泉寺旁边的一片山谷,为梅里十景之一。2010年,鼓岭管委会重建梅里景区,目前梅园内植有3000株梅花,包括美人梅、宫粉梅、朱砂梅、绿鄂梅、青梅、垂枝梅等品种,成为市区最大一片梅林。经过多次优化改造,林下铺上了绿色麦冬草,告别了黄土裸露;赏梅线路上增添了亭台椅凳,方便乘客休憩;古泉、古茶园遗址修复后配上文字解说,向游客介绍景点历史。
“鼓山赏梅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梅花节将这个传统接续上了,将其演变为惠民文化活动。”鼓岭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据记载,历史上鼓山梅花以舍利窟(吸江兰若)一带为盛,故当年舍利窟亦称梅花窟。
梅里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郊游赏梅景点。以往,游人逐级攀登古道至此处,一边观看奔流向海的闽江,一边欣赏梅花、寻幽访寺,并留下众多诗词佳作。吸江兰若寺前的四幅摩崖碑刻和一株百年古梅,可佐证这段历史。
保护历史文脉
屋脊高翘,精舍俨然,花木扶疏,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吸江兰若寺是鼓山静修之地,古寺几经修缮,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时值玄冬,梅花盛开,香聚岩谷,琼枝铁干,横斜倚立于苍崖翠壁间;而槛外长江涛澜汹涌,风云开阖,舟楫往来,鱼龙出没,尽收佛几禅床之上。四望岗峦之起伏,峰岫之联亘,若奔若蹲,若去若来,皆收左右……”
寺前,明代嘉兴知县林之蕃题写的《吸江兰若记》,寥寥数语便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登高瞰江的豪迈以及山寺梅花的古韵。
近年来,鼓岭管委会对摩崖石刻开展多轮保护修缮工作,碑刻表面的苔藓地衣等被除去,并重新描红。《吸江兰若记》和《舍利窟梅花》碑刻最具人气,游客或默念或诵读,通过文字触摸福州悠久的文脉。
如今,包括桃岩洞、五贤祠、岩梅古台等在内的名胜古迹陆续经过修复提升,重修的园路和指引牌,把各个名胜古迹串联起来,重新擦亮“梅里十景”名片。
丰富文化体验
品茗、赏梅、听曲、写梅花祈福牌、手作拓片和石雕……春节前后,鼓岭管委会都会组织梅花文化节,邀请群众共赴文化盛宴,通过祈福、赏梅等丰富游客体验。
赏梅之余,游客可一路打卡各类活动:吸江兰若景点前,在梅花祈福牌上写下祝福语,挂于梅枝之上;驻足在灯谜墙下,猜灯谜赢鼓山风景明信片,由工作人员盖上梅花邮戳,投入“梅花邮局”免费寄出;与古道上穿着汉服的“公子”“小姐”合影,仿佛穿梭回旧日时光。
包含鼓山摩崖石刻元素的拓片、石雕等文创手作,也吸引了很多家长带孩子到梅里参加体验活动。一到假期,每个活动区前都人员爆满。“单纯赏花未免单调,跟着线路打卡,就跟做任务一样,给赏花增添了许多鲜活的体验,小孩子特别喜欢。”游客黄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