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晋安新闻网 >> 区域特色 >> 正文

软木画刀尖行走上百年

2017-04-05 09:40:03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万小英 马丽清/文 张旭阳/摄  【字号

  核心提示

  软木画和“米家船”裱褙,都与“画”有关。软木画用软木营造了一种“画境”,“米家船”裱褙则是服务于书画作品。由福州晚报和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福州非遗探秘》栏目,本期将带领读者,探访软木画和米家船裱褙技艺百年的时光故事。

  细细的刀尖游走于薄如纸片的软木片上,转折、顿挫、旋转……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不一会儿一块死木就“生成”精巧的亭台楼阁、栩栩如生的花草虫鱼、醉人的湖光山色。仅几把刻刀,一块软木,一个缤纷世界就跃然眼前。

  软木画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始创于1914年,它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誉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过去了,吴启棋78岁的次子吴学宝、81岁的长孙吴传福依旧坚守着这份老工艺。3月9日和17日,记者分别来到这两位大师的工作室,去探寻软木与刀尖的“碰撞”魔力。令人感慨的是,软木画是一门刀尖下的艺术,但逐步没落的现状,又如在刀尖上生存。

  发源于西园村被誉为“无声的诗”

  软木画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据传,清末时的福建巡按使从法国带回来一张轻薄、柔韧且带有优雅花纹的圣诞风景贺卡,把它交给福州工艺传习所的吴启棋、陈春润、郑立溪三人一起研发。吴启棋发现贺卡用的材料与海轮救生圈衬垫的木材一致。经查明,此木材是地中海沿岸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古老树种——栓皮栎树的木栓层,俗称软木,经常被用于制成顶级葡萄酒的密封软木瓶塞,或建筑中的隔音材料。在吴启棋的带领下,3人用这种材料,结合我国传统雕刻技艺创造了软木画工艺。

  软木画以“无声的诗”与“立体的画”闻名,它将中国民间雕刻技艺与中国画的创作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色调古雅纯朴,形象逼真,画面意境深邃,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更被海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到底是什么样的画作,让世人如此称奇?记者见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学宝创作的《镇海楼》《土楼奇观》等作品,土楼、梯田、树木、亭台楼榭等都刻画入微,小到一花一木都栩栩如生。整体画面层次鲜明,意境悠远,令人叹为观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传福创作的《闽都古榕王》《秋耀金华》等作品,清新雅致,构图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逼真,盘根错节的榕树和栩栩如生的仙鹤、蝴蝶,令观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刀尖作舞考的是细心与耐心

  软木到底长啥样?记者在吴学宝家中的工作室看到,栓皮栎树的外层黑黑的,和普通的树段差不多,但被削成薄片的软木呈米黄色,色泽淡雅,质地轻软,纹理细密,面上布满小孔洞。“雕刻时要避开这些孔洞,这也是软木画无法用机械取代人工制作的原因之一。”吴学宝9岁就跟随父亲学艺,他介绍,制作软木画是比绣花还要精细的活,往往要几个人的精心合作才能完成。艺人们先要设计草图,然后制作“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各类零件,做好后再进行组装,其间还要不断地进行细部修饰。一幅软木画是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细小的零部件组装成的。可以说,制作软木画的软木基本没有废料,被削剩下的最细小的边角料,也可以磨成粉,撒成远山近水等。

  据悉,吴学宝创出了“有机玻璃衬景法”,使得软木画作品富有远、中、近景等多层次布局,提升了软木画的艺术品位。

  台灯下,吴学宝正在精心制作一株拇指大小的柳树,雕刻出的一根根柳条比发丝稍粗一些,又不失垂感,十分精巧。一株柳树就由好几个零部件组装成的。“制作软木画十分考验手艺人的细心与耐心,一些零部件十分精细,比如松树的松丝细如发丝,楼阁的屋瓦也不足一厘米。往往做一棵树、一座房子就得花去数小时。做这些精细部件的时候还不敢大力呼吸,生怕一吹就‘跑了’。”吴学宝说,一件大型的软木画作品是需要集体创作几个月方可完成。

  软木画并不是简单的手工活,好的软木画作品除了要创作者有艺术的灵感巧思,还要考虑远近透视、层次深度。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显得呆板。

  吴传福从10岁开始学做软木画,师承祖父吴启棋,他拿刀的左手拇指已经变形。在他的案头上,记者发现一把特殊刻刀,这把刻刀的刀尖弧度呈半月形。“这把刀的刀刃原本是平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就成这样了。不过凹进去的刀刃也很好用,比如刻榕树的盘根错节。”吴传福告诉记者,目前他在创作的作品取自于山平远台的实景。为了达到逼真传神的效果,他前前后后去了十几趟现场,仔细观察榕树的特点。而这样的经历太常见了。

  吴传福曾经在福州工艺木画厂任创新组组长。对软木画的创新发展,是他一直探索的课题。记者看到他的很多作品在表现内容、方式与技巧上,相对传统软木画,有所突破,有股清新之气。比如他的“榕、梅、松、竹”创作手法雅致脱俗;在工艺上将软木画与寿山石相结合等等。

  大起大落老艺人一度封刀

  软木画曾一度辉煌。吴学宝回忆,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西园村几乎每家都有人从事这个行业,有上千人,产品屡获全国大奖,还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然而,一些厂家只顾产量,质量却不断下降,加上产品跟不上时代发展,软木画行业迅速衰败,优质的软木画产品也没了市场。许多老艺人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改行,福州工艺木画厂从1994年起基本停产。他自己1998年也封刀回家休养。直到2005年,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为保护这一民间工艺特辟出工作场所请他复出。“软木画属于摆件,有功能单一、收藏不易等弱点,需要有人好好研究,加以改进。另外,软木画是复杂的手工活,对入行者来说,得下苦功夫,还得耐住寂寞与枯燥,年轻人一般没这个耐性。”吴学宝说,他担心“青黄不接”最有可能导致这行濒临失传。值得一提的是,吴氏家族只有吴学宝和吴传福传接了软木画技艺,他们的儿女也均未有传接。

  坚守老手艺等待枯木逢春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软木画的保护传承工作,老艺人们也走上了拯救、复兴软木画之路。2005年,在西园村委会的支持下,吴传福牵头将村里的老艺人聚集起来,重组一支创作生产软木画的队伍,成立了软木画公司。由于年事已高,吴传福已经退出,目前公司由老艺人陈君锟负责。

  日前,记者到实地探访。在生产车间里,6名老艺人分工合作,台灯下孜孜不倦地雕刻着。一群学生在一旁实训。

  陈君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16名老艺人,平均年纪在六七十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公司还与福州市旅游职业中专暨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从2014年开始已接收了30多名软木画工艺班的学生来实训,联合培养软木画后继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好苗子,我们会悉心栽培。”陈君锟说,他们还将软木画文化带入校园,曾到铜盘小学、师大附中等传授教学。“我做了70年的软木画,对软木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祖父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就这么丢了。”吴传福在接受采访时再三说,“在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多做些精品,向世人展示软木画的艺术风采和魅力。”

相关新闻
新闻发布 更多

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治联络站在晋安成立

近日,晋安区法院联合区教育局、区妇联在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

区域特色 更多
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启动搬迁 世界茶港城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

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启动搬迁 世界茶港城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

福州:浓情“三月三”两岸同胞喜放歌

福州:浓情“三月三”两岸同胞喜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