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寿山乡打造现实版“归田园居” 叶洋村:绘就“山水画” 书写“振兴篇”
2025-04-08 09:02:53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赵铮艳 【字号 大 中 小】
趣野小镇入口处,有棵400余年树龄的香樟树。
在晋安区寿山乡,藏着一处现实版的“归田园居”,参天的古树、清澈的溪流、层叠的梯田、绿意掩映的古朴民居……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这里就是叶洋村。
近年来,以绿水青山为发展底色,叶洋村通过特色产业赋能、生态宜居筑基、党建引领聚魂,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治理活的乡村振兴之路。
叶洋村蔬菜种植大棚。
现代养殖注重生态环保
当现代科技和传统养殖碰撞,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叶洋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引进了仁锋种猪场项目,建设占地面积约1500亩的生猪示范基地。
据仁锋种猪场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生猪年出栏量超过26000头,成为福州市级生猪储备基地。通过现代化养殖技术,两名人员就可以同时照看5000头猪。这里环保设施齐备,通过先进的组合工艺,处理的污水在水质达标后用于猪舍清洗和山林灌溉,猪粪用以生产有机肥。
目前,叶洋村正在建设晋安区重点农业设施项目——天朋养殖科研基地设施农业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将逐步构建覆盖小动物养殖、生态农业、主题农文旅的多元化品牌矩阵。
基建升级织就幸福网络
叶洋村的美,不仅在于产业兴旺,更在于生态宜居。近年来,叶洋村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成村庄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旅游公厕,并修复堤坝、整治溪流,提升人居环境。
村内电力、通信、网络等设施全覆盖,中心公园与生态步道串联起田园风光,吸引各类团体深入田间开展农事实践,体验农耕文化。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叶洋村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获评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特色农业孕育致富希望
叶洋村的振兴密码藏在田间地头的绿意里。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叶洋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种植,形成连片效益的优质农田。
在“詹家菜园”,空心菜、菠菜、菜心、丝瓜等十余种时令蔬菜青翠娇嫩。在自动化喷淋设施边,几名菜农正忙着种下生菜苗。
菜园主人詹大姐10年前向村民流转了百亩农田,修建了蓄水池、水渠及喷灌设施,建立起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带动10多名菜农就业。目前,该基地年产值可达150万元,为“乌状元”等知名生鲜品牌企业稳定供货。
利用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的优势及北峰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夏季凉爽等特点,詹大姐还延伸农事体验以及民宿接待等业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归田园居”。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吃上绿色放心菜,也可以亲近自然、享受别样的田园生活。
山水文旅激活诗意经济
依托古民居资源和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叶洋村积极拓展文旅产业,引入福建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共建“党建实践创新基地暨专家工作站”,规划发展特色农家乐、露营地等乡村旅游项目,为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叶洋村的民宿越来越多,各有特色。例如森林人家、云栖美宿、宜山居等精品民宿,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木结构简约复古的宜山居,依山势而建,将周围绿色风光尽收眼底,还融合了茶空间、康养、瑜伽等业态。
趣野小镇也是游客休闲的好去处。小镇入口处有一棵400余年树龄的樟树王,吸引许多游客来“打卡”。小镇里新鲜刺激的山地越野车,越过丛林里一个个或浅或深的坑洼、或低或高的土丘,让人尽情释放热血与激情。这里还有超大草坪,让人享受星空、晚风、露营、音乐等。
党建引领激发创新治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叶洋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网格化+共治”治理模式,整合综治网格与党建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并建立公厕长制、河长制、路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公厕有人扫、河道有人看、公路有人清。
叶洋村与高校结对共建,推动乡村规划、劳动教育和社会服务,为留守儿童、老人群体提供公益支持,形成“院地共建、资源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此外,村两委通过“共谋、共建、共管”模式,动员村民参与村庄规划与环境整治,保障村民知情权与参与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起乡村振兴合力。
不久的将来,随着岭微线延伸段道路建设、露营地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推进,叶洋村将持续释放发展潜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交通小贴士
叶洋村位于寿山乡南部,东南面分别与新店镇、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接壤,距离福州城区约12公里。自驾从市区出发,沿福飞路—新霍线—岭微线至叶洋村,车程约30分钟。
仁锋种猪场内景。
叶洋村特色民宿。
叶洋村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