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晋安新闻网 >> 要闻快递 >> 正文

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厨余垃圾处理厂加快建设

城区年内迈入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

2020-05-08 10:27:03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莫思予  【字号

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厨余垃圾处理厂加快建设

  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加紧建设。本报记者 张人峰摄

  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等16个重点项目建成并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厨余垃圾处理厂加紧建设……两年多来,红庙岭综合处理场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努力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处理能力较强、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据悉,该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5371亩,总投资约42.6亿元,涵盖垃圾焚烧、填埋、餐厨、危废、厨余、大件、飞灰、炉渣、渗滤液等所有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构建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红庙岭上,16个硬核“处理器”每日运转着,以满足我市当前垃圾分类后的厨余(湿)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处理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厨余垃圾处理厂正加紧建设。

  红庙岭厨余垃圾处理厂分两期建设,总规模800吨/日,一期建设规模400吨/日,计划在6月底前实现主体建成。

  在这里,厨余垃圾和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的废弃水果蔬菜等有机垃圾,将通过德国的先进干式厌氧发酵等技术,进行沼气发电,还能“改造”成有机肥原料。此外,厨余垃圾在预处理时分离出来的不可生化降解但热值高的筛上物,将送至园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进行焚烧发电。

  “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是新型的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说,除了垃圾焚烧发电之外,该项目还将在“协同处置”理念下,处置园区其他垃圾处理设施排出的最终固体、液体废弃物,如污泥、沼渣、餐厨及厨余筛上物等,是园区的托底工程和核心项目。

  该项目设计垃圾处理规模为1200吨/天,计划在年底前建成投入试运行。届时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4200吨/天,将实现福州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零填埋”。

  除了采取PPP模式开展主要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外,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还采取成体系建设和产能扩建等方式,对炉渣、飞灰、渗滤液等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进行原址升级改造。

  “这样一来,既节约土地资源,避免‘邻避效应’现象,减小设施分散选址建设带来的阻力,又提高医废、危废、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多类城市固废的协同处置水平,构建了完整的固废处理体系。”上述负责人表示。

  首创“5G+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告别生活垃圾“填埋时代”后,红庙岭还将迈向后端监管“数字时代”。建设数字红庙岭精细化管理和第三方监管服务平台,是加快推动园区综合提升的重要一环。

  垃圾种类增多、处理设施技术复杂,如何确保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内近20个项目的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和运行?对此,市城管委决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第三方监管模式,融合各类数据,首创“5G+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打造数字红庙岭精细化管理和第三方监管服务平台,对园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管理和监管,实现规范运营、达标排放和安全生产。”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项目计划本月完成可研编制评审。

  红庙岭还将同步拆除3座旧配套管理用房,建设园区综合管理和环保宣教基地。

  随着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不断提升,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正逐步建成为集固废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产业聚集、环保宣教于一身,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相关新闻
新闻发布 更多

林宝金吴贤德带队开展“河长日”暨“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活动

3月14日是福州市“河长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河长林宝金,市长、市河长吴贤德带队赴晋安区

文明创建 更多
区域特色 更多
福州地铁两个TOD项目开工 打造“站城一体化”模式

福州地铁两个TOD项目开工 打造“站城一体化”模式

晋安湖“龙抬头”龙舟盛事来了

晋安湖“龙抬头”龙舟盛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