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晋安新闻网 >> 要闻快递 >> 正文

建筑垃圾“变”出循环经济产业链

福州创新实践释放绿色生态效应

2021-07-05 10:06:15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李锦清 林雅  【字号

“十四五”期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大宗固体废弃物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领域。

  福州是全国35个建筑垃圾试点治理城市之一,福建海峡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海资公司”)首创的建筑垃圾拆除、清运、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全过程“三位一体”管理和利用模式(下称“‘三位一体’模式”),成为福州在资源综合利用核心领域的新探索。市城管委、市财政局曾专门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倡导推广这种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原本一无是处的建筑垃圾,正“变”出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日前,记者在海资公司人员带领下,走访了该公司的“三位一体”模式项目工地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基地。

  建筑垃圾“变”出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筑垃圾环保再生建材打造出的体验区。

  探访根据不同用途建筑垃圾“各显其能”

  记者首先来到了海资公司位于连江北路的“三位一体”模式项目工地。这里原来是南方建材市场,于去年7月启动征收。现场目前已被科学划分为分拣、拆除、现场资源化等多个功能作业区。

  和普通拆迁工地将旧楼直接一拆了之不同,海资公司现场负责人蔡峰告诉记者,为了高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三位一体”模式从拆除阶段就开始介入,严格按照《建(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拆除、清运、资源化利用三位一体实施准则》,实行拆除、清运、资源化利用等3个环节全流程管控。

  具体来说,在拆除一座旧楼的过程中,海资公司首先采用分拣、人工拆除,将旧楼的装饰部分如玻璃、管线、铜丝、铝合金材料等先行拆除。完成这一步后,楼体犹如回归到“毛坯”状态。紧接着,拆除人员再使用机械拆除“毛坯”旧楼,进一步回收楼体内的钢筋、管线等。在这当中,除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送往红庙岭处理外,玻璃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交由特定回收公司处理,砖块类建筑垃圾则成为海资公司资源化利用的“主角”。

  据了解,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大部分建筑垃圾可根据不同用途,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对这些建筑垃圾建立了流向管理档案,可逐一溯源,实现规范管理。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原本属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后端环节的设备——履带式建筑垃圾预处理系统被“前置”搬到了工地。它发挥怎样的作用?

  “这是一套全自动可移动式设备,分为破碎机、筛分机和重筛机3个部分。”蔡峰介绍,在扬尘防控设备配合下,工地现场的砖块建筑垃圾由挖掘机送到破碎机。机械根据自主设定,将砖块建筑垃圾震碎成5种粒径不同、用途不同的再生骨料。这些再生骨料经过筛分机和重筛机的智能分拣,分别通过不同的输出履带完成产品“下线”。

  据了解,相应粒径的再生骨料可直接用于道路垫层施工及工地基坑填充,就地就近直接利用,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剩余的再生骨料和未经处理的砖块建筑垃圾,则一起运往资源化利用基地,在那里开始它们下一步的循环使用过程。

  蔡峰告诉记者,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的积极影响是多方位的,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节省财政支出,也能减少运输趟次,降低运输车辆对城市卫生、交通、环境的不利影响,助力实现“绿色”清理、运输。

  建筑垃圾入基地最快12小时变废为宝

  海资公司投资运营的福州益凤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基地一期项目是目前我市最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据了解,该基地建设充分运用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前期场地平整中,就消化使用了400万吨建筑垃圾。其一期项目于2019年6月建成投产,每年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的能力是200万吨,主要“消化”砖渣和水泥渣。

  记者走进该基地一期项目现代化的加工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产生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由传送带自动运输进制砖机,通过和水泥等混合物搅拌后,形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压制砖产品。

  “从再生骨料进入制砖机搅拌开始,大约32秒后,就能生产出一块压制砖。”工作人员介绍,建筑垃圾从运到该基地到进入生产线出砖,最快12小时就能实现变废为宝。

  在车间里,记者看见,一排排分隔的养护窑内置有可智能控制温、湿度的进口暖风加湿系统设备,目前省内仅有一套。刚下线的产品要送入这里养护1天,再完成打包养护及出厂等程序,确保产品达到最佳强度和性能,减少实际搬运过程中的破损率。

  “这里是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后的产品打造出来的。”工作人员说。记者在生产车间外的一个颇具艺术感的体验区,看到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路面是高强度仿石透水砖,中部是每立方米可蓄水200公斤的透水基层,底部为再生骨料垫层……通过体验区的一个道路横断面,记者了解到,建筑垃圾环保再生建材可以打造出一条“能喝水”的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联锁护坡工字砖,可以用于河流的护坡整治;复古色的生态挡土墙,比传统产品结构更安全稳固,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据了解,目前海资公司围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打造出“海绵城市地砖”“园林景观生态挡土墙”“水利水工”“联锁块码头砖”“地产隔墙”等五大系列数十种产品。不少产品获得相关发明专利。

  目前,海资公司自主研发的缝隙式透水砖已经在华林路品质提升改造工程中得到使用,与此同时,联锁护坡工字砖有望运用在“两江四岸”提升项目中。

  待到年底二期项目投产后,该基地还能生产出可广泛运用于仿古建筑的各类仿古砖、青砖,以及各类地产项目使用的标准砖等。“作为环保再生建材,所有这些产品在投入使用后,后期还能实现回收再利用。”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述,记者了解到,从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再到产品后期的回收再利用,一条闭环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形成。

  声音

  业内人士建言 通畅“变废为宝”之路

  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生态效益账:

  以10亿吨建筑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为例,将减少10亿吨天然砂石开采和运输,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按每吨公里1元计算,减少运输费用500亿元;按每吨公里0.03升计算,减少油耗15亿升;少报废两车道二级公路1000公里,减少公路投资50亿元;减少运输汽车排放二氧化碳45亿吨;减少2000万平方米的自然植被破坏。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以及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对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逐步成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高度重视的话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规模正在壮大。福州除了福州益凤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基地外,还有多个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已经投产或者正在建设,形成涵盖四大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体系,走在了全省前列。

  业内人士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有重大的生态效益。但从当前情况看,对于以建筑垃圾为原料制作的再生环保建材,存在市场认可度较低等因素,导致相关企业陷入“卖不好”与“吃不饱”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对财政性投资项目虽鼓励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环保再生建材,但缺少硬性考核指标。这些都限制了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态效益的充分释放。

  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态效益的充分释放,还需更多精细的政策配套支持。今年初,海资公司总经理叶新提交了《关于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扶持政策落地(法规化)》的提案。他认为,推进“三位一体”模式的地方标准建设并推广,实施“拆除、清运、资源化利用”全流程管控,是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处置过程规范、资源再生利用以及形成闭合的循环产业链的有效途径。只有辅以政策支撑,加大精细配套扶持,做到产品就地应用、应用就用,建筑垃圾的变废为宝之路,才能真正通畅起来。

相关新闻
新闻发布 更多

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治联络站在晋安成立

近日,晋安区法院联合区教育局、区妇联在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